引言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Concrete简称SCC)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需附加振动就能够自行流动、密实,即使钢筋存在也可以完全填充模板,且硬化后可达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能好的混凝土。
日本、法国等对SCC的相关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目前应用也较多。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了相关研究,2012年出台了完整的行业标准。2018年,杭萧钢构进行了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内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试验研究,进一步扩展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范围。
随着各科研学校、机构、及混凝土生产单位等的研究,SCC配制技术一直在进步,配合比设计方法也较多,如何生产出SCC,已非难事。关于SCC配合比设计的研究文献、研究资料,也相对较多,但是在SCC配合设计方法选择上有一些问题,例如:进行配合比设计时,控制参数的选择有多种,参数范围较广,每一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对结果有一些影响。如何快速选择、且选出与工程环境相匹配的设计方法将是本文研究重点。本文将对SCC配合比设计中三种主要计方法的设计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并根据以往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国内外关于SCC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有很多,例如:需要假定骨料用量的固定砂石法、绝对体积法;需要设置参数的参数法、骨料比表面积;需要经验确定某些常量的简易配合比法、等。各自的设计原理、方法都不同。下面将对几种常用的SCC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原理进行简要介绍:
1.1固定砂石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日本学者岗村甫提出的配合比设计特点而改进的,具体如表1所示。
1.2绝对体积法
在JGJ/T283-2012中主要提到的就是这种方法。根据JGJ/T283,首先确定SCC中各材料所占百分比,其次查出每个参数的取值范围。绝对体积法中水胶比、用水量等可由计算公式得出,具体设计步骤如表2所示。
1.3简易配合比设计方法
该方法是由我国台湾学者提出的,其原则是用胶凝材料浆体填充松散堆积的骨料间隙,当把水和胶凝材料拌合后填充到骨料中时会使骨料堆积变得更加密实。简易配合比设计方法中,骨料的密实因数可定义为PF,其含义为:处于密实状态的骨料与处于松散堆积状态的骨料的质量之比,具体设计步骤如表3所示。
2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对比研究
固定砂石法中: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浆体中砂的体积含量、水胶比,这三个参数需提前设定,然后再按绝对体积法求解各材料的体积质量。简易配合比设计方法:中提出密实因数的概念,从而才可计算骨料的用量比例,砂率和水灰比仍按经验确定。
3配合比设计方法论与工程应用流程
3.1配合比设计方法论
SCC的配合比设计不能简单的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进行,每一个参数的取值、原材料的选择、掺入量的细微变化等都将影响其配置结果、使用效果。选择出合适的方法是进行SCC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述三种SCC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绝对体积法计算简单,没有SCC配合比设计经验者可选用此方法进行试配,然后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检验配置成果;要想配置力学性能稳定的混凝土,可用固定砂石法,然后进行强度的测定;简易配合比设计法针对于由经验者而言,简单快捷,针对初次进行SCC配合比设计,可用此方法辅助进行SCC配合比设计。
3.2工程应用流程
本文所述三种方法各有特点,是SCC配合比设计方法中常用方法,为SCC配合比设计的选择方便,设计以下工程应用选择流程图,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4结论
(1)在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通过相关参考文献的收集与分析研究,得出绝对体积方法试配效率高,能够达到生产和规范要求,建议在进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优先选用该方法进行试配。
(2)简易配合比设计方法,虽简单易操作,但要求经验来确定各项参数与取值,且不能保证一次配置成功。
(3)三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各有其针对性和侧重点,在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时,应根据情况合理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