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世界超级大桥故事”之纳晴高速公路乌蒙山特大桥
建世界级大跨度钢桁—混凝土组合拱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李硕 孟祥可 邓冰
桥梁地址
乌蒙山特大桥位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中寨乡。
大桥特点及技术创新
该桥是纳晴高速公路的重点工程,主桥跨径270米,左幅桥全长491.5米,右幅桥全长511.5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座大跨度钢桁——混凝土组合拱桥,推动该类型组合拱桥在山区的应用,丰富200米至400米跨径的桥梁结构类型,将成为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桥梁。
建设者访谈
陈磊:把精度控制在1毫米内
在纳晴高速乌蒙山特大桥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按照既定工期计划有序施工。
桥的桩基、右幅2#交界墩、晴隆岸主锚碇、左右幅2#拱座均已施工完成,工作天线已安装完毕并顺利完成试吊工作,预制拼装场建设进度已完成90%,纳雍岸主锚碇施工已完成。施工现场,大桥承建方贵州公路集团纳晴12标项目经理陈磊向记者介绍当前施工进度,一组组施工数据背后,是各部门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的结晶。
“作为世界首座钢桁——混凝土组合拱桥,施工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循,这对于我们无疑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探索创新很多工艺。”陈磊说,把“施工图”建成“实景画”,对他们来说是一场“大考”。
由于乌蒙山特大桥分左右幅进行施工,主拱圈节段在胎架上预制完成后,利用大吨位、无塔架、可横移式缆索吊装系统进行吊装施工,主拱圈预制精度以及缆索吊装系统的运行顺畅性,关系整个缆吊系统横移的成败。
为解决缆吊系统主锚碇滑道安装精度问题,项目部群策群力,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不分昼夜开会研究讨论,得出切实可行的安装方案和测量方案,在实际施工中通过反复测量、反复调整,最终将滑道安装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
“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意味着我们将大到整体节段预制结构施工、环境因素的适应,小到一颗螺丝钉材质、型号的选择,都经过了历时数月的反复推翻与重建,不断追求精准。这体现了安全生产的不懈追求,也彰显了贵州公路集团的铁军精神。”陈磊介绍。
图为建设中的乌蒙山特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