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西部网讯(记者 刘望)今天(2月13日)上午,随着缆机将第一仓混凝土输送至10号坝段仓面,陕西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混凝土正式开始浇筑。
东庄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双曲拱坝、泄水消能系统、引水发电系统、供水工程进水塔等组成,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30米,总库容32.76亿立方米。大坝混凝土浇筑总方量约205万立方米,计划于2025年11月下闸蓄水,首台机组发电;2026年7月浇筑完成;2026年12月实现主体工程完工。

此次首仓浇筑部位为大坝10号坝段,浇筑方量为4600立方米,浇筑采用25吨自卸车配合30吨缆机由平台直接吊装入仓。这是工程继泾河截流之后又一重大节点,标志着工程建设从土石方开挖转序到混凝土浇筑新阶段。
浇筑前,各项设施已准备到位,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成。在浇筑过程的同时,大坝将逐步发挥作用。大坝浇筑完成投用后,将充分发挥防洪减淤、供水、发电和改善生态等功能。与此同时,东庄水利枢纽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加快,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与枢纽工程同时建成。
东庄水利枢纽是陕西库容最大、坝高最高、单体项目投资额最大的水利工程,它采用“泄大拦小、适时排沙”的减淤运用方式,实现水库和河道减淤,有效解决渭河淤积和洪水灾害问题,渭河下游“小水大灾”现象将不复存在。它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目前全国唯一在建的具有调水调沙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
新闻背景>>>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73.4亿立方米,径流主要来自干流,泥沙主要来自泾河。由于水沙关系不协调,长期以来河道呈淤积抬升趋势,已发展为地上“悬河”。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也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1950年9月底,中央安排研究解决渭河流域防洪灌溉问题,西北黄河工程局会同陕西省水利局及地质专家对泾河进行查勘规划,地勘工作者骑着毛驴来到泾河岸边,首次提出在泾河建设高坝大库的设想,一个梦想由此拉开序幕。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泾河下游峡谷末端,多年平均输沙量2.37亿吨,约占渭河来沙的70%,黄河来沙的1/6。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库坝区深切河谷200—300米,灰岩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好,淹没区较小,建库条件十分优越。
2010年5月,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重启东庄水利枢纽前期工作。2014年5月,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成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2018年6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设推进会,标志着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东庄水利枢纽采用“泄大拦小、适时排沙”的减淤运用方式,通过拦蓄洪水、调水调沙,使泾河下游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使渭河100年一遇的洪水削减为50年一遇,投用50年,可减少入渭泥沙30.51亿吨,减少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6.57亿吨,使渭河下游河道累计淤积厚度由2.6米减少为0.76米,维持渭河下游堤防防御洪水的标准至少38年不降低;可减少入黄泥沙约25亿吨,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约10亿吨,减淤效益显著。
高峡出平湖,泾水润关中。东庄水利枢纽建成投用后,可确保西安、咸阳、渭南3市9县区近150万人和8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