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 混凝土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国际市场 | 企业情况 | 设备市场 | 行业股市 | 名人名企 | 企业管理 | 招商引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混凝土百科 > 中国混凝土机械核裂变发展 继承百年“世界级”遗产
T.biz | 商业搜索

中国混凝土机械核裂变发展 继承百年“世界级”遗产

信息来源:hunningtu.biz   时间: 2012-02-09  浏览次数:754

    重型机械行业正迎来一轮海外并购大潮,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三巨头瞄准混凝土行业全球前三强企业的收购计划正在缓慢展开,距2008年中联重科以2.7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企业CIFA100%的股权至今已有3年的时间,在这3年中,被收购的CIFA已经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于2011年开始盈利。2012年初始,三一重工27亿元吞下德企大象普茨迈斯特;近日,据报道,徐工机械也正酝酿对欧洲第二大混凝土机械厂商施维英的并购。据悉,目前徐工机械已经拿到国家发改委的收购“路条”。
    自中国入世以来,在工程机械行业内,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收购、并购案例层出不穷,但是自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开始,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由被并购对象转变为并购发起者的转折点,标志着一直以本国及二、三线市场为主攻方向的中国工程机械,首次以自有世界品牌迈进顶级市场门槛,中国工程机械首次正式踏入“世界级”品牌殿堂。
    毫无疑问,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混凝土机械最大的市场,全球混凝土机械产销规模最大的企业也在中国,世界混凝土机械市场竞争格局因此而改变。面对从最大向最强的转变,中国企业前进的步伐越走越快,但我们距离“世界级”企业究竟还有多大的差距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有识之士的思绪中。
    核裂变式发展混凝土机械从国内并购到国外并购
    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曾长期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水平,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中国制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由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的崛起,国内泵车市场的民族品牌与国外品牌实现了乾坤倒转,市场占有率分别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10%:90%,转变为现在的90%:10%。性价比优势突出,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中。
    外人鲜少知道的是,中联重科的并购行为始于外企。2001年,公司与英国保路捷公司签署了整体并购该公司的文件,这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跨国并购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也为公司往后的全球化战略提供了实践经验;2003年8月,公司兼并了当时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居国内汽车起重机行业第二位的浦沅集团;随后中联开始了长达4年的沉寂和聚能。2008年,中联再次吹响并购的号角:3月25日,收购陕西新黄工100%股权;4月4日,收购东风汽车旗下的湖南汽车车桥厂82.73%股权。
    2008年9月底,以中联重科为首的共同投资方与意大利CIFA公司股东签署收购交割协议,正式完成了对混凝土机械领域当时世界排名第三CIFA公司的全资收购。并购CIFA之后,中联重科不但将行业尖端技术拿到了手,并利用CIFA的采购平台,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作为全球第六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表现出强劲的创新发展实力,国际化的步伐迈得日趋稳健。2006年11月,三一在印度孟买附近的普纳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制造基地,具备年产1000台工程机械的能力;2007年9月,三一投资1亿美元在美国佐治亚州建立美国基地,集美国总部、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于一身,计划在5年内实现大约5亿美元的产值;2009年,三一在德国科隆投资1亿欧元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由于三一产品的很多主要部件从欧洲采购,因此该基地可以优化其采购体系,该基地计划年产工程机械3000台,销售额3.5亿欧元。
    2010年,三一开始筹建巴西基地,2011年预计销售额达到1.1亿美元。主要生产起重机、挖掘机和混凝土机械。三一预测未来5年内巴西基地销售额将达到5亿美元。
    近年来,三一相继研制出了7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世界第一台无泡沥青砂浆车等,另外,三一重工凭借独创的三一生产方式和一站式、专家型服务模式,打造出在制造与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三一并购大象之后,根据协议,普茨迈斯特将成为三一重工海外混凝土机械的新总部,实施双品牌运作,三一重工将“嫁接”普茨迈斯特的技术、质量、渠道与品牌优势;普茨迈斯特将打通三一重工的营销体系,亦将从三一重工全球化采购链条上降低生产成本。
    2010年,历时近半年的磋商谈判,柳工集团投资上海鸿得利合同签约仪式在南宁举行。双方决定通过收购、增资的方式,广西柳工集团控股上海鸿得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柳工正式进入混凝土机械行业,与中联、三一直面竞争。据了解,柳工集团已制订详细可操作的发展战略规划,将在现有工程机械业务板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集团平台资源优势,通过在区内外兼并收购、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迅速拓展混凝土机械业务板块。2010年力争完成销售收入170亿元,2012年各业务板块的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2015年柳工集团将进入千亿元规模企业行列,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中联重科中联CIFA复合技术X支腿六节臂泵车以超强的实用价值在市场上大受客户追捧;三一重工E系列泵车在智能化和节能等五个方面赋予泵车全新的体验;上海鸿得利重工即将推出行驶动力与泵送动力分离的新型式泵车,这些创新的智慧将铭刻在中国混凝土机械发展史上。
    资料显示,在此前的全球混凝土机械市场,德国公司普茨迈斯特和施维英为一线品牌,CIFA紧随其后。CIFA是意大利一家成立于1928年的家族企业,主要从事用于钢筋混凝土的钢制模具等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上世纪五十年代,CIFA将其业务拓展为混凝土机械制造设备。2006年,意大利投资基金Magenta联合其他投资者入主CIFA,一系列并购整合之后,CIFA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得到较大提升,成为意大利最大的混凝土设备制造商、欧美排名第二的泵送机械制造商、欧美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制造商。并购前,CIFA在意大利拥有7个生产基地,在70多个国家有健全的营销网络,其中,产品覆盖了所有西欧、东欧、中东与北非国家,拥有涉及多个国家的60件商标申请及20件专利登记。
    普茨迈斯特成立于1958年,为全球知名工程机械制造商,曾在全球混凝土机械销量冠军的宝座上“寂寞”了20多年,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一度超过50%。其被市场称为“大象”品牌的混凝土泵车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畅销全球,普茨迈斯特也被誉为机械制造业的“大象”。2010年,普茨迈斯特总资产40.8亿元人民币,净资产14.7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5.7亿元,净利润1245.8万元。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家公司的营业额再也没能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2009年,普茨迈斯特在混凝土泵车制造方面长期居于世界首位的纪录终于被三一重工超过。2011年其营业额为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7.1亿元),仅相当于三一重工的1/16。
    德国施维英,这个已经逐渐淡出中国用户视线的老牌混凝土机械世界级企业,创办于1934年,比德国普茨迈斯特的历史还要悠久,在中国企业崛起之前,施维英与普茨迈斯特一直雄踞全球混凝土两强地位。施维英在1927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柱塞泵;1950年,施维英旗下搅拌机械品牌Stetter制造了75L混凝土搅拌站;1957年,施维英创造了第一台双缸液压柱塞泵,并在1960年开发了第一台车载式柱塞泵;1973年,施维英KVM45超级布料杆问世,其引以为豪的裙阀结构在1982年获得专利,国内普遍使用的S阀也属于施维英的专利,只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施维英放弃了S阀的专利保护。作为一家客户遍布全球的混凝土机械企业,施维英在德国、美国、巴西、法国、中国等设有8个生产基地和10个服务公司,在100多个国家设有销售代理。施维英集团2008年产销规模将近10亿欧元,主要分布在德国、美国和印度。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销售收入下滑比较明显。
    但是施维英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施维英泵车在设计过程中,将每个部件所耗用的碳排放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都进行了精确的计算,从而设计制造出最为经济、可靠、能耗低的泵车,最大程度上减少机械设备在制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值得国内同行借鉴的是,施维英和普茨迈斯特在欧洲展开过一次油耗测评,在有公正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两台配置相同底盘的37米施维英和普茨迈斯特泵车循环泵送混凝土,施维英布料杆软管接到普茨迈斯特混凝土料斗处,普茨迈斯特布料杆软管接到施维英混凝土料斗处,循环泵送混凝土。这是一场公平的油耗竞赛,最后测算出,每立方混凝土泵送油耗最低为0.14L,每小时泵送油耗最低为15L左右。施维英还与其他厂家展开过类似的竞赛,例如同样以85m3/h的泵送排量打灰,施维英的油耗最低为12.29L/h。
    这是一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有效方式,德国设备制造企业就是在这种友好的竞争环境下取得了在技术上的世界领先地位。
    正是一代代人的努力,中国混凝土机械成为工程机械各领域中第一个依靠自主创新全面替代国外品牌的产品门类。不仅如此,中国混凝土机械已经具备了独特的基因,这种基因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外观、性能和科技含量上,更多的体现了中国混凝土机械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精神,它将帮助中国混凝土机械由最大走向最强。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混凝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